【一线零距离】笃学尚行 拓荒深耕
发布时间:2022-08-08 来源:信息员
生命是一首悲欢交集的歌
我们都是那个唱歌的人
只因总是梦想着
幻化而出时
将会有绚烂的翼
和那五彩缤纷的梦
今生
我才甘心
做一只寂寞的茧
很难想象这首诗出自一位理工男的手笔,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甘于下“笨功夫”的自白。
白雪源,2009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工作13年来,他先后参与了10余项施工及总承包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现任西北水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质量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先后荣获西北水电公司优秀员工、优秀中层干部、科技及质量工作先进个人;西北院四有模范职工、青年岗位能手、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负责人、防疫复工先进个人、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优秀成果咨询一等奖;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申报取得3项省级工法、3项电建集团工法、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主编1本专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3项行业标准,参编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这一份份荣誉和成果都是他笃学尚行、拓荒深耕的见证。
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勤学善思重实践
白雪源入职第4天便奔赴项目一线,在张北坝头起初他仅负责测量工作,随着工程推进,逐步兼任现场施工员、质检员一职,对于非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实习生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主动适应,白天勘测现场,晚上处理内业,学习施工工艺工法,了解规范要求,为了对标准了然于胸,快速识图核量,他自己动手将涉及的主要规范条款抄录一遍,对风机基础钢筋进行三维模拟布置,正是这种勤学善思的劲头,使其很快独当一面,参加工作第二年担任项目部技术质量负责人、第三年担任项目总工。
理论学习是项目管理者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在工作中,他不仅善于学习与业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指导于工程实践。遇到难题,他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对待,不急不躁,埋下头来苦心钻研,坚持在现场跟踪,脚踏实地,分析总结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根据节点目标拟定工期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定施工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他实干加巧干,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积累施工管理经验,为项目履约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仅熟悉工程招投标、商务管理、施工布置、技术方案制定及实施、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等一整套项目管理程序,也掌握了地基与基础、新能源工程、市政及水环境工程的施工技术。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个人成长积蓄能量。
钻研业务,求真务实,踔厉奋发结硕果
2015年1月,白雪源担任工程技术部主管,主要负责投标技术文件编制和科技创新工作,新职务有了新的岗位要求和目标任务。此时,水电公司技术标准化、科技创新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他思索着如何推进这些工作,解决企业遇到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问题。夜深人静才寂寞,无处着手难入眠。面对焦虑与不安,他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吐露内心的想法和困惑,一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着眼大局,立足全局,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让他茅塞顿开。这一年,他利用晚上等空闲时间钻研业务,学习标准化知识,白天写标书,结合项目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原则,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过得充实而又忙碌。全年共编写70余份投标技术文件,平均每5天就要完成一份,同事们戏称他为“标哥”。大量的文字工作不但提升了他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也锻炼了他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他针对重复、普遍的工程计算制作了简易的智能化表格,汇编制作常见业务工艺流程图、办公软件操作指南及各种使用小技巧,整理形成水电公司技术知识库,并进行分享推广,供大家学习参考,共同进步。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很快参与到公司主编的行业标准中,他通过对标准的编写和理解,不断总结在风电场工程施工的管理经验,形成了水电公司首个工法,并获批为2016年电建集团工法。
随后他发现,水电公司在多年的水电勘探和新能源工程施工中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和规定,只是这些工艺和工法没有被系统总结提炼出来。于是他便开始查阅大量资料,调研各项目施工情况,对标行业常规工艺,逐一进行梳理,初步拟定工法体系清单,针对清单进行任务分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总结,并开展工法编制培训,指导项目形成工法。至今,水电公司获得省部级工法25项,个人获得5项。同时他主持开展了专业基础建设项目,主编形成了《风电场工程施工手册》,为公司风电项目施工提供了遵循,结合该手册,他主编完成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与管理》,实现了专著的零突破。
开拓创新,强化能力,创先争优促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还远远不够,公司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只有整个公司都形成知行合一、自主创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近年来,他依托在建项目,从提高员工素质入手,针对新进员工的不同特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导师带徒、技能大赛、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创新创效等多种方式,指导大家学习专业知识、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效提高了施工一线员工勇敢面对挑战、自主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他坚持将工程创优作为质量管理目标,积极指导切吉风电项目、永寿光伏项目、克州公路项目开展创优工作,多次赴现场督导服务,协助各项目拟定创优计划策划书,督促实施方案执行。陕西永寿项目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QC成果二等奖,院级工法2项,集团工法1项,组织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切吉风电项目获得青海省建筑协会QC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青海省工法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公司切吉、新庄两项风电工程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近年来,他结合工程建设经验,积极开展施工管理与科研项目研究,《陡峭岩壁上钢栈桥—高层钢排架结构安全稳定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课题经中国电建集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鉴定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幸福第一风电场60万千瓦工程初步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专题按期高质量完成,得到业主认可,初设报告获得西北院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为了提升项目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他利用工作室平台搭建了水电公司标准检索库、技术知识库及各项操作手册,包括标准规范、工艺动画、技术专著和各行业手册等内容。组织开展“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以分部分项工程实体质量和现场内业资料质量进行竞赛,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样板工程,部分项目分部分项工程实践已形成了省级工法。积极组织开展QC质量小组活动,小组获得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及青海省建筑业协会等多渠道多个奖项,水电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先进企业”。
在相关领导指导支持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水电公司省级工法、发明专利、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技术专著的从无到有,科技工作逐年稳步发展,5年时间,从零成果到20余项省级工法,60余项专利,2项主编行业标准,多项参编行业标准,2部主编专著,有力助推水电公司成功申报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并产生了可喜的综合效益。
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决战百日创奇迹
2020年8月,在新疆出差的白雪源接到紧急电话,公司任命他担任托克逊申源49.5兆瓦风电EPC项目经理。当时正值国内抢装潮高峰期,吊车难求,加上妻子预产期在即,新疆疫情防控政策收紧,内地工人无法直接进疆,劳动力更是捉襟见肘,如何才能保证年底并网发电,和国内大部分2019年底和2020年初开工的项目同时抢电价,这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该项目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风力发电机组14台,属设计、采购、施工一揽子的交钥匙工程,合同工期仅4个月,位于新疆素有风库之称的托克逊县,被称为世界风口,年10级以上大风天气多达200余天,施工高峰期正值当地风季,抛开工人、吊车和疫情影响,真正的有效工期仅剩3个月,更让他感到压力山大,要完成除永久征地以外,包括初步设计、各种手续办理、采购、施工及并网发电的所有内容,几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没有退缩,没有妥协。9月5日,新疆防疫政策允许后,白雪源带领团队立即赶赴现场,了解项目可研,在业主已建的电站,吃泡面,睡地铺,谈合同,做策划,定方案,倒排工期,开展前期工作,对接管理部门上报项目策划,明确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项工作节点,以及需要的图纸、机械设备和工种,指定专人及时跟进。
9月25日,风机基础和升压站部分图纸到位,该项目正式开工。由于公司人力资源紧缺,项目管理团队仅8人,其中3人是新招的大学生,2人未从事过风力发电工程,而拟任的技术总工尚未到场,项目推进可谓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他凭借多年的风电场管理经验,面对一吊难求的状况,立即开始收集疆内主吊信息,派人蹲点锁定吊车。面对设备供货紧张状态,他积极联系业主,共同施压驻场催货,保证设备物资按计划供货。同时让项目团队了解工程紧迫性,掌握项目的重难点和风险点,组织大家碰头讨论拟定工期计划和资源需求计划,分析解决施工难题,将各项工期计划、资源和设备需求表单化,逐项细化,分区划片,责任到人。正是这种详尽的策划、有效的目标分解和计划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正当项目升压站和集电线路施工进入关键时刻,10月24日喀什发生疫情,新疆全域防疫等级加强,各地区人员无法流动,项目工人、材料、设备车辆进场受阻,部分设备以及构件制作厂商面临延期供货风险,他一方面保障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督促业主、供应商协调物资供应,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另一方面联系公司从其他项目部抽调人员到场监督,使疫情影响最小化,及时止损,纠正各项偏差。
正当并网发电在即,12月12日吐鲁番再次爆发疫情,凌晨五点沿线路口封闭,项目部驻地人员无法进出,当地发改委及业主多方协调无果。此时,升压站电气作业人员、风机厂家及监理、业主等70余人被封控。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他积极联系社区,通过各种办法,最终协调将关键的电气作业人员和厂家40余人放行,项目部仅带4人(含司机)连夜赶赴升压站。现场无法提供40多人的食宿,他连夜协调资源,安排住宿,将床位和采暖设施都分配给施工人员,解决了吃住问题,劳动力依然紧缺,加之接近年关,回家心切,为了稳定大家情绪,防止在场工人流失,他直接带队参与施工,与现有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加班加点,拆模板、敷电缆、拉风绳、打力矩,顶风冒雪,挑灯夜战。每天夜班他经常是最后一个检查完现场,做好防风保护措施后休息,早上6点起来在各个作业面生火取暖,保证施工人员工作效率。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休息不足3个小时,带动项目团队顽强拼搏,高强度工作20多天,为全力推进电气设备调试和并网手续办理发起最后的冲刺,不仅得到业主、监理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赢得施工队伍和作业人员的敬佩和信任,大家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最终于12月27日并网发电,实现了业主“保电价”目标,他欣喜发圈“长安城上妻儿盼,楼兰已破即日归”。项目团队在20天完成14台风机基础浇筑(其中大风天气影响7天),23天完成14台3.6MW的风机吊装,108天实现升压站带电及首台风机并网发电目标,创造了风力发电工程EPC项目建设的奇迹,受到业主单位的表扬,并在风电场竖立起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石刻。
2021年12月23日0时起,西安因疫情宣布“封城”,所在小区由于封控,急需志愿者,白雪源又一次主动请缨,联系物业和社区,戴上口罩,身着防护服,成为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迅速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测温、扫码、引导、配送日常生活物资等……顶风冒雪,共克时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因工作表现突出,社区授予他“抗疫先锋”荣誉称号。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必奋斗其时。白雪源笃学尚行、拓荒深耕,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甘于做普通事、平凡事,不断积累经验、淬炼提升,用青春之坚毅知重负重,用青春之意气勇往直前,在科技创新前沿创优争先,在急难险重任务攻坚克难,把小我融于大我,把艰苦和磨砺当成人生精彩篇章的序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展现出亮丽的青春风采。
若问他成长的秘诀,兴许我们能从他的这首诗里受到启发。
暑假,总是最难忘的
凌晨的月色下
总是要和太阳抢着拔麦
忘不了五岁一行
六岁两行,七岁三行
成长就是拔麦加了行数
背麦加了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