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零距离】让责任成为习惯 用奋斗书写青春
发布时间:2019-11-28 来源:信息员
他,沉默内向,踏实刻苦,在隐忍面对挫折的逆境中发挥潜力;
他,执着坚韧,持之以恒,在不断突破自我的挑战中体现价值。
自2013年毕业进入西北水电公司以来,陈川荣长期坚守一线,先后在甘肃安北、延长雷赤风电项目,山西芮城、湖南益阳光伏EPC项目工作。5年的项目历练使他从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从技术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总工。从项目到机关一路走来,他挥洒汗水,激扬青春,默默耕耘,收获美誉。
茫茫戈壁,留下青葱岁月
茫茫戈壁,大家迎着朝阳的剪影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余晖勾勒出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也渲染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陈川荣初到项目的美好印象。然而长期的相处,让他对项目生活有了真切的感知。
2013年7月,在玉门下火车后,他便乘上项目部出来买菜的皮卡车直奔工地,道路两旁的树逐渐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苍凉戈壁。诗中盛景总是短暂,工地生活才刚刚开始。
国电酒泉安北第四风电场B区201兆瓦项目位于玉门市西北约73千米的戈壁荒滩,占地44平方千米。初到安北,项目部刚通电一周,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不稳定,打电话时常掉线,上网必须使用仅有的一个电信无线网卡到距离营地5公里的一个机位点才有信号,生活用水需从20公里以外拉进来,现场时而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一腔热血、满怀憧憬投入的第一个项目是这番光景,心里不免有些酸楚。
第一次接触风电工程,陈川荣跟着一位前辈学习,刚开始对工地的一切都很好奇,敏锐地察觉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异。实习中,为了适应新环境,尽快投入岗位工作,他每天在工地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场工作繁忙,他不能一直跟在师傅身后随时提问,总要独自面对难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记录下来,晚上向师傅求教,有时师傅告诉他在某某规范中,让他自己去查找、学习,这反而促使他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平日有师傅照应,不觉得担子有多重,可自9月初,师傅被调走,日常事务便压在了他的肩上。项目总工李鹏见他平日勤奋好学,便让他挑起了330kV升压站土建工程现场技术和管理的担子,最初独自开展工作,他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一度感到慌乱,压力很大。总工看出他的不安,便找来了一些风电工程和施工管理方面的书籍让他学习,并引导他如何与现场施工人员打交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师傅可依赖反而使他变得清醒,他不得不利用工作间歇,晚上挑灯夜战,统计各类报表,通过查阅项目部的书籍和图集,学习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学习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规范、工艺要求和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及现场的操作技术和能力,更新自己以往的知识结构,梳理解决各类难题,做到与实际相符,不断提升风电项目管理水平;外练胆量,白天在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出面协商,向同事和现场施工人员学习实践经验,对于超出能力范围外的问题则积极寻求外援解决。
很快,陈川荣正式担任该项目330kV升压站土建工程专职技术员兼现场安全员,并负责升压站土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他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工艺,精心组织施工,对工程质量和成本进行管控,现场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2015年10月,该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被评为西北院“优质工程奖”,个人荣获三等奖。整整跨越三年获得的这份荣誉,凝结着青葱岁月求知的渴望和欣喜的泪水。
磕磕绊绊,贵人助力成长
11月,陈川荣自安北风电项目调往陕北延长雷赤风项目担任技术员。来到延长项目没两个月,在内外部工作中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磕绊,让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自信心受挫,非常沮丧。
这些都被项目经理唐兴江和项目总工任青平看在眼里,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言传身教,不时开导大家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当成一种生活必须、一种历练和成长,提高业务能力,把做好一项工作当作快乐,转变思维,处理好人际关系,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在他们的包容和耐心教导下,很多和陈川荣一样苦恼的青年逐渐走出低谷。
该项目即将完成主合同工程施工时,项目经理被调往其它项目,随后,项目总工又将内退,经与公司本部商议,并征得建设方同意,任总向公司推荐陈川荣接管该项目的后续工作,同时希望他担负起该项目后续工作,珍惜这绝佳的锻炼机会。
最终,他不负所托,顺利完成了该项目主合同工程施工收尾工作,以及后续项目现场技术、安全、管理、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合同结算、项目新增工程增补协议的签订、新增工程的实施和结算、项目竣工结算及后续项目的收款工作。该项目于2016年11月31日通过竣工验收,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直至2018年该项目质保期结束,他始终代表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工程服务,得到业主和公司的肯定。
经过多个项目现场管理实践和磨练,谦逊好学的品质帮助他快速成长。
主动担当,彰显青年风采
2017年1月,陈川荣担任山西中电芮城80兆瓦光伏EPC总承包发电项目二工区技术负责人。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13.20公顷,涉及两个乡镇、六个行政村、十个自然村,施工范围大,区域分散,东、西区长达5公里左右。地形复杂、场区内冲沟发育,地貌上属低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分布有梯田、台地,局部为低山,组件布置区域较为分散,施工区临近村庄或穿越村庄,涉及征地赔偿、设计变更等各种问题,工期紧、任务重、区域分散、面积大、施工工序多,各工序相互交叉等特点,现场施工难度大。加之支架与组件安装形式多,电气设备规格多,数量大,倒运、安装难度大,厂家供货不及时和当地村民阻工等影响,对项目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考验。
为了高效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成立了中电芮城80兆瓦光伏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青年突击队。正在项目总工为资料管理发愁时,作为突击队的一员陈川荣主动请缨。这项看似简单,实际上异常繁琐,劳神耗时费力,他接手项目资料管理工作后,首先同其他工区技术负责人共同商议,最终共同决定各工区质量验评资料由各工区技术负责人负责,由他对整个项目资料进行统一管理,负责项目管理资料的报审,与监理、业主文件的往来,以及各工区质量验评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管理工作要求规范、严谨、准确、细致,特别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该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光伏领跑者计划重点示范项目”,业主及其上级公司对该项目的施工进度特别重视,要求项目日报在周工作日内19点前发送至业主指定的邮箱。
他必须提前收集、核实、汇总、整理各工区当天施工进度情况、设备材料到货情况,上报项目总工和项目经理审核后,再报送给业主项目部当天日报,还要随时准备接听业主的电话,解答当天工作完成情况、设备材料到货情况等相关问题,自接手项目资料工作至项目主体施工完毕,周工作日内,他几乎没有安心吃过一顿晚餐。
作为项目资料主管,面对光伏电站四个阶段的电力质量监督检查的工程档案资料检查时,他自然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要对质检验收专家提到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复,而最后一次工程“商业运行前监督检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次质检验收,其结果将直接影响该项目能否按时取得“并网通知书”,实现“并网发电”目标。经过他和全体青年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对实体工程和档案资料的质检验收,但质检整改回复的直接任务则由陈川荣接力,为了保证项目尽快拿到省电力质检中心站下发的“并网通知书”,按照业主单位的要求,他在质检验收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便收拾整理电脑、打印机、相关整改回复基础资料,与机电专业资料员及业主项目经理直接赶赴太原。在质监站附近的宾馆里,他和资料员加班加点对质检提出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回复,完善质检过程中提到的各种问题。经过这一天一夜的奋战,该项目商业运行前质量监督检查整改回复工作圆满完成,随后顺利拿到了“并网通知书”。
在芮城项目,他不仅要完成自己工区内的技术管理工作,还主动承担了该项目的资料管理工作,保证了山西省电力质检中心对项目内业资料验收顺利通过,为该项目并网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后续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竣工移交奠定了基础。期间,他考取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其飞盘QC小组,荣获2018年陕西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小组一等奖、2018年度国家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二等奖,成果“提高双预埋螺栓安装自检合格率”在西北院32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上荣获一等奖。
迎难而上,浇灌益阳之花
2017年9月,陈川荣担任湖南益阳20兆瓦光伏EPC项目总工程师。该项目建设用地为火力发电厂水排粉煤灰灰库,属于废地再利用项目,进场前,该灰库仍在排灰,库区1/3的面积处于淹没状态,长期以来受人为挖灰、运灰等影响,施工条件差、局部积水严重、不规则粉煤灰坑分布密度大、施工排水量大、场平量大,加上粉煤灰遇水液化的特点,设备不能直接在粉煤灰层作业,需进行覆土回填处理后才能开展基础施工,加之村民阻工严重,项目推进困难重重。
该项目覆土回填工程量大,因场区粉煤灰含水率大,沉陷严重,只能先将库水排干后再开展后续作业,然而场区周边又无取土场,只能削掉中部的小山包取土回填。在削山取土过程中,又遇到了难开挖的强风化板岩,工作面仅够一台大型推土机和一台中型推土机配合施工,场平覆土工程进度缓慢,工期压力就挤压到了支架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为了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技术管理,及时与建设、监理单位对接相关工作,保证项目后续的施工进度,陈川荣直接搬到了施工现场办公,这一住就是八个月,直到该项目达标投产验收前,才搬回项目集体宿舍。
为保证土建及机电安装工程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样送检,试验项目齐全,具备代表性,满足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每当设计图纸到场后,他便组织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并将图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现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反馈给设计人员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既方便现场施工,又节约了成本,充分发挥了总承包项目的设计优势。
场区排水原设计直接往二期排放,但接益阳电厂通知,二期灰库下游为保护区,一期场区汇水全部排放到二期将有漫坝的危险。对此,他一方面积极联系借阅一、二期灰库的设计图纸,并将现场实际情况和建议一并反馈给设计人员,对排水设计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同业主、设计人员和电厂代表沟通商议,从专业角度坚持保留往二期的排水通道,作为备用的应急排水通道,明确了光伏场区原设计为不可淹没场区,修建围堰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增加部分光伏场区被淹没的风险,建议采用埋管。
埋管方案确定后,他针对埋管设计图,将现场测量的成果和一期灰库设计图纸进行了测算,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了现场埋管路径,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交底。倒排水管涵与溢流斜槽连接口施工最困难,连接口是整个埋管位置最深的地方,斜槽口处的覆土厚度仅有0.6米左右,大部分覆土厚度不足0.5米,期间经历了两次开挖,因遇大雨,为保证周边光伏、相变设备的安全,第一次开挖后担心降雨导致周边地面大面积坍塌,进行了回填。第二开挖前,他实时关注天气状况,选择了一个相对连续晴朗的时间段进行施工,现场采用边开挖、边排水、边对高含水率的粉煤层进行换填,将挖掘机的工作面一层一层降低,直到开挖至斜槽连接口下50厘米的位置,最大开挖换填深度达到9米时,他异常警惕,连吃饭都在基坑开挖现场,最终,历时20天,斜槽连接口这个硬骨头被啃下,为倒排水管涵埋设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赢得监理和建设单位的认可。
灰场覆土回填时粉煤灰陷过他的脚,夜间取土的扬尘曾迷过他的眼,强降雨侵袭过他的冲锋衣和手持强光手电,工期紧张时有他忙碌的身影。当倾情浇灌的益阳之花列阵绽放,于2018年12月顺利通过达标投产验收,实现并网发电,他的脸上浮现灿烂而迷人的笑容。
如今,陈川荣自项目调至市场开发部,负责投标技术文件编制工作。市场瞬息万变,面对新的挑战,一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使手里的技术标不出差错且不拖累整套标书的制作进度,他经常深夜在办公室反复推敲修改,赶制标书,人去楼空时,他工位角落的灯总是亮着。每当看到投标项目中标后,他像个中奖的孩子一般,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