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零距离】坚守“底线”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9-08-12 来源:信息员
曾经拥有天荒地老,转瞬间触景伤情,泪如雨下;曾经享受云淡风轻,顷刻间魂飞魄散,徒留伤悲;
光阴似箭,漫漫人生路,有时候,有些人不需要说再见便已经离我们远去……正如那首《祝福》: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我有一个梦想:遵规守则,循序渐进,不离不弃,守护安全,不愿晴空霹雳惊着你的美梦。
等待,警惕地等待,声色俱厉地等待;坚守,默默地坚守,纠缪绳违地坚守;只为你最后的平安祝福。
在公司生产一线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安全守护者,他警钟长鸣,规行矩止,练兵于日常,防患于未然,用双脚丈量辖区,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准绳守护安康,用责任彰显担当,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用真诚与质朴守护着一个项目安全员的初心。
他就是青海共和光热发电工程项目安全总监任利平,同事们口中的“老任”其实一点也不老,只是多年的野外工作经历,让他看上去显老罢了。
清晨6:00,寂静的戈壁滩上,天刚放亮,盛夏的青藏高原依然透着些许凉意,老任是项目部第一个起床的,早起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冷空气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一天的工作开始了,虽然昨晚已经做足了功课,但他依然不太放心,拿出自己的小本看了又看,因为今天吊装作业新到了一个班组,虽然入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已经做了,但是班前五分钟他还是要亲自去讲一下。一杯茶和一个馒头就是老任的早餐,不是工地食堂没饭,而是一成不变的早餐已让他想起来都头疼,一喝稀饭他的胃就会反酸,这已是老毛病了。
方便他人 履职尽责
1991年参加工作,经历28年的野外岁月沉淀,沧桑的面容下,他的内心是平静、安宁。每当施工现场有新进场人员时,第一个接触到的总是他,平和的面容,温暖的微笑,是那些新进场人员的静心剂。平易近人、幽默诙谐是大伙儿对他的第一印象,在安全培训中,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犹如春风化雨,温润而泽,让枯燥的安全教育变得充满生趣,一种和谐悠然荡出。在守护安全的征程中,他事无巨细,认真负责。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周一的颜色就是黑色,对于工地的老任周一和周末没什么两样。早早的,又看见他手持登记表,在核对项目上的灭火器情况,他点亮了项目营区的清晨,也守护着清晨的祥和;周五的中午,又看见他全副武装,手持消毒设备对着垃圾堆放区域进行消毒、灭菌,一份讨人嫌的工作让他构筑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画面满是温馨,他让大家免受病疾之苦。
尽管老任不擅长操作使用电脑,但为了不给其他同事添麻烦,项目部安全培训记录、检查记录及安全作业票等管理文件均由老任自己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填写。每一张文件的编写,都是出自于一个安全总监对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的自觉和本能,他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了同事。
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他常说:既然领导把我放在安全管理这个岗位,就要肩负起安全监督这个责任。保证职工生命安全,保证不出安全生产事故是我最大的心愿。查出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狠抓工作中的“三违”现象,把安全意识灌注到每个员工的脑海里,把事故降到最低,把经济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为公司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环境,这是我的责任。安全管理这个工作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不免要得罪人,但我不能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知难而退,减弱执法力度,要以公司的整体利益、安全生产为重。所以他在工作中经常告诫自己,要端正思想,摆正自己的位子,踏踏实实的工作,尽职尽责。
岁月留痕 坚韧乐观
雄踞于世界屋脊东北部的三江源头,是中华水塔,境内群山耸立,磅礴苍茫,难以计数的湖泊散落其间,星罗棋布,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美丽的诗意下是高原缺氧、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戈壁草原的荒凉。老任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李家峡水电站,现在是共和光热项目,在青海他就度过了至少11年的时光,然而人的一生又有几个11年呢?
作为一名在野外巡查的安全管理人员,长期在高海拔强紫外线地区工作生活给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从2018年6月起,老任患上了严重的日光性皮炎,起初,他的脸上不断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随后肉眼可见红斑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严重的时候整个人全身发热、畏寒、恶心。医生给的建议是避免户外活动,减少日光暴晒。然而,看着正处于施工高峰期的共和项目,他迟疑了。
安全管理怎会因为个人身体状况而格外开恩?日光性皮炎并没有难住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任,他很快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外出检查的“装备”,为了遵循医嘱,避免紫外线的直射,即使在最热的7月,他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项目部的同事都笑称他是“养蜂人”,每次外出检查大家都戏称他又去“采蜜”了。他总是透过沾满了汗水的面罩笑答:“是采蜜,采的是安全之蜜,看谁不听话,我就蜇谁”。
加强现场监管,不怕得罪人,正是这种异于常人的坚韧与乐观,支撑着他度过了共和光热发电项目最难熬的施工高峰期。
勤能补拙 笃行坚守
青海共和光热发电工程地处藏区,作业人员构成复杂,安全素质良莠不齐,且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这给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扰。
建设初期,项目部安全教育落实情况不理想,施工现场各类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他按照施工区域划分,多次深入营地宿舍,不顾施工人员的冷漠与“白眼”,从施工人员自身安全出发,依据工种的不同,分专业近距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未有效防护、违章作业的危害,鼓励其将岗位上发现的“三违”现象、隐患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去分析,让施工人员各抒己见,互相监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本着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关心他人的善意,经过多次努力,终于赢得施工人员发自内心的尊从和认可。
别以为安全管理就是简单地在现场转转就了事,还有大批的安全资料和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在督促着呢。平常各类检查、教育培训、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尚可按部就班,最让人棘手的是迎检后的整改落实。作为集团示范项目,“四不两直”的检查要是资料不全,那可是要被处罚的。所有安全内业资料整理要求严格,规范真实,“安全标准化”资料最难做,环环相扣,不容小觑。虽说只有十几个档案盒的资料,可这都是平日工作的点滴积累。作为91年参加工作的老任,尽管电脑操作不是很娴熟,但为了不给其他同事添麻烦,项目部安全培训记录、检查记录及安全作业票等文件均是他戴着老花镜一张张用“一指禅”敲出来,每张表单一笔一划的内容都是他监督落实的见证。每一个文件的编写,都是他克服不足、勤恳工作的付出,也是他坚守职责、孜孜不倦的体贴。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要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他不断和同事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总结不足,用知识弥补自身的缺陷,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而做到有理有据,令行禁止。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为日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不是标准,安全是底线。这是他的座右铭。勤能补拙,信之愈深,行之愈笃。自参加工作以来,老任28年如一日,先后担任11个项目的安全总监,无论工期多么紧张,他始终秉承着这一行为准则,绝不因任何原因降低对工作的要求,安全责任已深入骨髓,溶入血脉。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质朴、真诚;没有铮铮誓言,有的只是笃定、进取;没有指点江山,有的只是责任、担当。这就是任利平,一个坚守“底线”的守护者。他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一个守护者平凡而朴素的信念,这种信念处处体现着他对安全事业的赤诚坚守……
因工作踏实认真,2016年、2017年、2018年,任利平连续三年获评西北水电公司安全先进个人。爱岗敬业,扎根一线,干一行,爱一行,切实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企业服务、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身上彰显着中西北水电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体现着在平凡岗位上的责任与担当!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的奔波,吃过热气腾腾的饭菜后,当其他同事都在享受片刻的闲适时,老任又开始填写这一天的安全日志,内容包括日期、天气、作业内容、人员机械情况、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情况等,他不时对照查看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同时也要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自大意。对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任重道远,前行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老任这样,坚守“底线”的守护者!